哇!感覺好像很有質感很嚴肅很了不起的命題!
不過,實際上並不是。
這篇只是很單純的記錄個人的疑問而已。
之前曾聽過某名人的定義(不記得誰了):
藝術就是當你看到…,你的心…、就好像靈魂…、又像是…到了…、越過…,是…的了悟…。
好吧,我並沒有背起來。
因為他的用詞很複雜又玄妙,很難背,除非再去看一次視頻照抄,但並不太想這麼做。
那,藝術是什麼?
個人想,這是個超級大哉問!
大概問了一百個人可以有至少八十到九十種定義,
剩下的大概是背課本才長得一樣(如果有課本定義它的話)!
好吧,其實想寫這個,並不是個人想為「藝術是什麼」下定義,
而是,個人已經有點受不了現在這個「為賦新辭強說愁」的地球了!
也許,有些人會覺得個人是理科生,所以不會懂什麼叫藝術。
但,個人是真心覺得「現今的藝術真的比過去的廉價」。
什麼東西只要搞怪一點,再冠上「藝術」二字就升天了!
什麼東西只要敢做,冠上「藝術」二字就都是對的。
當然啦!也許就要有人來說了,說個人不懂藝術的多元性、不懂這種自由度的價值。
個人並沒有忽視多元和自由對藝術的價值。
但,只是多元和自由卻不等於藝術!
題外一說,很多人在邏輯思維上有很奇怪的偏執和斷章取意:
你題到部份,他們把你放大成全部;你說了單向,他們自動幫你雙向。
回主題:
這些奇形怪狀所謂創意又創新的東西,你能欣賞多久?
它能流傳多久?你願意把它永遠放在身邊多久、而不會興起厭倦的念頭呢?
史上真正長久流傳、不分時代感動人心的,是什麼呢?
過去難道沒有流行小曲?那些小曲難道不曾紅極一時?
為什麼數百年後留下不變的只剩那些古典樂曲?
這也許又是個怪問題。但個人這麼問是認真的。
不知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經驗,也許有二幅畫,
一幅是個仿製的名畫(就別說真跡了,對普通人太難)、
一幅是創意表達意念的隨性潑彩幾分鐘潑完。
哪一幅會掛得久呢?
還真有個無聊的人去做了這類型的統計,
結果發現:通常花較大心力的畫會被留到最後(掛牆上)。
那些新穎的快速創意,剛開始很吸引人,但很少能一直被留在牆上。
名畫,一般人通常是收不起真跡的。
不過,仿畫雖非真蹟,卻仍可以欣賞到原作魅力。
而許多流傳久遠的畫,其實是花非常長久的時間才完成的!
也許、某個眼神眼角就花掉畫家大量的時間。
但現在,畫具方便了、顏料方便了,什麼都方便了!
一幅畫反而很少看到人花時間和說細節,
大家只講「創意」?
「創意」可以很快、「創意」可以擺脫時間問題,
但到底啥是「創意」,真是見仁見智。
可是,如今想花工夫畫畫,反而會被唸了,說是沒意義,
反正照相不是更真嗎?認真學畫細節沒用。
不過,對現今這樣的「創意」,個人是持相反的看法。
醫學上有一句話叫「知常而達變」,
意思是:要先知道事理的常態通則,才能才去深究變化。
所以,學醫會先學最基礎的細胞、生化、生理,這些生物都有的基礎構成和運作,再去學病理、藥物動力,研究他們變因在身體上的變化。
個人覺得畫也是一樣的。
庖丁(廚師)解牛,剛開始不懂牛的結構,
眼中只能看到全牛,硬砍硬劈,一把刀很快就被他給砍廢了;
隨著經驗累積,他熟悉了牛的骨節和肌理,
眼中已不見全牛,只見其骨隙筋節,刀可以用很久才壞;
再隨年月增長,他已經不是刻意的去針對牛的結構,
所見仍是牛、但不會限制你,刀隨意至,游刃有餘,刀用數十年仍如新磨般鋒利。
如果用常聽的說法,就是:
開始見山是山、再來見山不是山、最後見山還是山,但你已經是不同的了。
當然,今天不是想講老莊啦!
有人會把這個解釋成處世的「三種態度」(但這講法使這三者變成無關聯),
但更常聽到的是把它解釋成求道(通達某事)的「三種階段」。
當然,不管學什麼,大家都想達到第三種階段吧!
可是,現在大家都希望直接「表現出」自己「已經在第三階段」
但其實更多人是「表現出」在第二階段,很多人以表現出見山不是山的不羈自喜,
因為第三階段返璞歸真,太不顯眼了!不如第二階段引人側目。
卻很少有人願意先在第一階段付出代價,再名符其實的進入第二、三階段。
他們甚至會說:
特別去學習第一階段是浪費的!沒價值的!無意義的!
直接就裝作自己已經是第二階段,不是能更早賺錢和出名嗎?不是能更早變成XX家?
然後,他們就直接不經變化丟掉凡俗了!
但,有這麼容易丟掉嗎?
是人能自己丟掉凡俗?還是凡俗不再停留?
音樂也好、繪畫也好,感覺真的「從根紮起的藝術」,似乎變得好少。
新奇的東西非常多、能很快觸發人的也很多,但能「恆久感動人心」的…,真的好少。
記得以前看一些古人的記錄,往往將畢生精華寫成書就沒多久就史蹺蹺了!
但現在人隨便都能寫出一本書,滿街五四三誰都能出書,
書架上一堆書,但書商說現在書沒人買、沒生意。
不過,說真的,
現在真正值得長久放在書架上永存的書,占全部出版的書籍中的幾成呢?
不過,這就是世界,眼目所及的並不能盡信,唯待時光才能印證。
念及此,人生許多的爭鬧和爭奪其實都是那麼的愚蠢又無意義…。
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